一 《孟子梁惠王上》
孟子见梁惠王。王曰:“叟,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
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义而已矣。王曰‘何以利吾国’?大夫曰‘何以利吾家’?士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?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万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万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矣。苟为后义而先利,不夺不餍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?”
注
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:交,互相
万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:家 ,卿大夫的采邑
不夺不餍:餍 ,满足
二 《孔丛子杂训》
孟轲问牧民何先?子思曰:“先利之。”曰:“君子之所以教民,亦有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。”子思曰:“仁义、固所以利之也。上不仁,则下不得其所;上不义,则下乐为乱也。此为不利大矣。故《易》曰:‘利者、义之和也’,又曰:‘利用安身以崇德也’。此皆利之大者也。”
注
孟轲问牧民何先:牧,统治
利用安身以崇德也:用, 用来 。以, 且